
李昊冉
李昊冉是當今備受矚目的中國指揮家,現任北京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并于2024年6月被馬林斯基劇院授予終身客座指揮,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亞洲指揮。他以細膩、富有激情的音樂風格迅速贏得國際關注。 李昊冉曾與馬林斯基樂團、柴科夫斯基交響樂團等世界頂尖樂團合作,演出遍及歐洲和亞洲,足跡包括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威爾第音樂節、莫斯科愛樂等著名舞臺。他與著名鋼琴家杰尼斯·馬祖耶夫及女高音阿依達·嘉麗弗莉娜合作,廣受好評。 在2024/25樂季中,李昊冉將在多個國際知名劇院和音樂節上執導重要歌劇和交響樂作品。他將參與威爾第的《麥克白》《命運之力》,普契尼的《圖蘭朵》、莫扎特的《魔笛》以及巴爾托克的《藍胡子公爵的城堡》等歌劇制作。此外,他將指揮理查·施特勞斯的《英雄的生涯》、馬勒以及肖斯塔科維奇的多部交響曲,展現其指揮大型管弦樂作品的深厚造詣。 李昊冉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和德國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獲得歐洲最高文憑。他曾師從多位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如瓦西里·捷杰耶夫,巴倫勃依姆,小澤征爾和圖甘·索基耶夫等。李昊冉在多個世界級指揮比賽中屢獲殊榮,包括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冠軍和拉赫曼尼諾夫國際指揮比賽,斯維特拉諾夫指揮比賽和貝桑松指揮比賽等多個獎項。

北京交響樂團
北京交響樂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藝術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堅強領導下,始終貫徹落實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以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的強烈職責使命感致力于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發展,為繁榮首都文藝市場、助推文化中心建設發揮著應有的積極作用。 被譽為“首都明珠交響樂團”的北京交響樂團,成立于1977年10月,隸屬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曾長期擔任樂團藝術指導的老一輩指揮大師李德倫、嚴良堃、黃飛立、韓中杰、徐新以及首任團長李湘林為樂團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上世紀90年代至2018年,著名指揮家譚利華擔任北京交響樂團團長、藝術總監、首席指揮。期間,進行了重大改革與調整,樂團逐步走向職業化。作為中國首都北京音樂文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創造者,該團在成立和發展的歷程中,憑借高度的職業化標準、嚴謹的演奏技藝、豐富廣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樂修養,使得北京交響樂團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和國際頗有影響力的樂團之一,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關注與贊譽。 北京交響樂團多次代表國家及首都參與大型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并多次出訪德國、英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波蘭、克羅地亞、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加拿大、韓國等國,并在全國各地和中國港澳臺地區舉辦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載譽完成了歐洲巡演,獲得歐洲評論界極高的評價。2013年樂團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對墨西哥、美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巡演,美國發行量最大的華盛頓郵報通欄標題稱——“北京交響樂團掀起古典音樂熱潮”。 北京交響樂團從1994年就開始致力于廣泛而深入的普及交響音樂會。其足跡遍及北京的軍營、廠礦、學校、社區以及中國的各大音樂廳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跡中,北京交響樂團的普及音樂會多達近千場,涉及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的觀眾人數上百萬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響樂團發起的“首都市民音樂廳”,倡導“百姓身邊的交響樂”,推動古典音樂走進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大型交響樂套曲《瀚海絲路》 鄭君利 曲 第一樂章:序《瀚海蒼茫》 第二樂章:幻影無際-《幻影》《胡天飛雪》《沙海行舟》《狂野大海道》 第三樂章:絲路風華-《駝鈴遠鳴》《長歌悠揚》《綠洲樂舞》《千年之約》《絲路歡騰》 第四樂章:光耀瀚海-《瀚海光芒》《浩瀚無邊》《躍天際》《大漠馳騁》《輝耀萬里》 第五樂章:終曲-《四海同歌》
*以上內容(包括演出時間、陣容、節目及演出票價等)可能變更,以最終演出為準,僅供參考。 |